“你别拦着我,我要毙了这个贪生怕死的孬种!”1951 年 2 月的朝鲜战场上,50 军 149 师 447 团二营营长孙德功的怒吼盖过了远处的炮声。他挣脱指导员杨明的阻拦,手枪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副连长程成刚,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背后,藏着一场关乎阵地存亡与军心士气的生死抉择。
彼时,汉江阻击战正进入最惨烈的阶段。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摸透了志愿军 “礼拜攻势” 的短板,凭借制空权和充足补给发起疯狂反扑。孙德功率领二营驻守的白云山阵地,扼守水原通往汉城的铁路与公路,是美军北上的必争之地,堪称 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 的战略要冲。为守住防线,孙德功构建了三道屏障:前沿 114 高地、中间兄弟峰、核心光教山与白云山,可这道防线正被美军的钢铁洪流逐步吞噬。
114 高地率先失守,七连全体将士壮烈牺牲;兄弟峰在 20 架战机与 30 门榴弹炮的轰炸下化为焦土,四连拼至几乎覆没;不久后白云寺阵地也告失守,白云山右翼完全暴露。在不到 4000 平方米的阵地上,美军一天倾泻 100 多吨炸弹,每平方米落弹片多达 3 公斤,岩石被炸成尘土,树木化为粉末,美军甚至狂妄叫嚣 “将中国军人变成烤肉”。
展开剩余61%2 月 3 日,光教山的失守成为压垮防线的关键。这座花岗岩构成的石头山,因寒冬大雪无法挖掘工事,却占据制高点,美军据此可居高临下打击白云山主阵地。孙德功立即下令反击,将任务交给五连连长穆佳楣,由只剩十几人的四连残部担任前卫,带队的正是副连长程成刚。
出发前,穆佳楣让全体战士左臂绑上白毛巾作标记,可程成刚却在原地踱步,神色慌张。此前的战斗中,他亲眼目睹战友在炮火中粉身碎骨,恐惧早已在心中生根。当队伍行至光教山山腰,浓烈的硝烟味让他彻底崩溃,突然驻足不前。
“我的任务是开路,现在你们到了,我该回去了。” 面对穆佳楣的质问,程成刚低头辩解。任凭穆佳楣反复说明 “任务是夺回阵地”,他始终拒不前进。眼看战机将失,穆佳楣只得怒喝着让他离开,自己带着队伍继续冲锋。
程成刚竟真的带着两人折返,为博同情还在地上打滚抹灰伪装惨状。可一同返回的战士小吴当场揭穿了真相:程成刚不仅故意藏起子弹,还坦言 “我是独子,死了老母亲没人养”,压根没想过执行任务。
“没有子弹?你骗得了谁!” 孙德功的怒火瞬间爆发。此时二营已拼至伤亡过半,教导员杨明为夺回白云寺主动请缨冲锋,普通战士抱着炸药包与美军坦克同归于尽,程成刚的临阵脱逃如同尖刀刺向军心。更让他愤怒的是,程成刚与杨明虽同为起义干部,但杨明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,程成刚却贪生怕死。
杨明的阻拦并非护短,只是按规定营长无权处决干部。可孙德功深知利害:“现在一枪不毙,将来人人效仿,阵地还守得住吗?” 争执很快上报,149 师师长金振中斩钉截铁:“就地枪毙,杀一儆百!” 军令下达,这个临阵脱逃的副连长终于为自己的怯懦付出了代价。
此后,穆佳楣带着战士们夺回光教山,二营在白云山坚守 40 余天,最终全营只剩 161 人。447 团因战功卓著被授予 “白云山团” 称号,成为朝鲜战场上的英雄部队。而程成刚的结局,成为志愿军铁纪如山的生动注脚。
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,有人贪生赴死,有人向死而生。50 军作为起义部队,入朝时 3.3 万官兵最终只剩 1.3 万,7 个整连、31 个整排、138 个整班全部打光,却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防线。程成刚的悲剧警示世人:战争从来容不得怯懦,军人的荣誉与使命,永远比生命更重。这或许就是 “白云山团” 精神穿越时空的真谛 —— 唯有铁纪铸军魂,方能浴火见真金。
发布于:河北省新手配资炒股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